年輕時,以為浪漫是場對手戲。
  最羡慕宿舍樓下擺放999朵玫瑰,用蠟燭圍成心,男生單膝跪在中間,向樓上某個姑娘喊“我愛你”。
  最恨情人節時和男朋友走在步行街。有人兜售玫瑰,直到那人臉對著臉問:“來一朵?”他也臉對著臉問:“來一朵?”
  更不用說,終於成婚,蜜月出去旅行,在西湖,你想漫步斷橋,感受“白蛇送傘,許仙驚鴻”的一瞬,他伸伸懶腰:“哎,我在杭州有幾個哥們兒,你散步,我去喝酒?”
  就此鬧掰。你哭著去了靈隱寺,濟公記住了你的眼淚;他懊惱著,在旅館猛打游戲,末了,還是去喝酒。
  多年後,提到那次旅行,你大叫:“我永遠不會原諒你!”他則認為你是無理取鬧:“各自去做喜歡的事,不好嗎?”那樣子,仿佛是你沒理。
  不浪漫、無美感。
  沒有美感的生活是無法忍受的,你只怪找錯了對手。你把這苦惱和朋友分享,發現他們那兒也有類似的。
  比如,紀念日,訂了大餐,一方雀躍,另一方默默退了訂,理由是“我做的比飯店好,還不貴”;
  比如,相約去看電影,到了電影院,發現沒帶卡,一方說:“明天再來吧?”另一方氣得甩了手,“明天,明天就沒今天的心情了!”
  罄竹難書。
  每個心存浪漫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著不滿。
  不滿多了,也就死了心,因為你終於發現需要人配合完成的、期待對方做出反應的,都不可愀疚薹ǹ刂啤�
  於是,你越來越習慣一個人去找節目。
  這幾年,吃得最香、環境最好、感受美的意境最強烈的飯館,話劇、電影、好的風景,你統統是和同性好友光臨、體驗的。
  異性朋友當然也有,合作伙伴、同學、同事、前同事……
  偶爾,只是偶爾,你也能感受到浪漫,比如,誰兜兜轉轉,十幾年後找到你;誰和你前一天談台兒莊戰役,後一天發來短信:“出差去台兒莊,下雪了,想到你。”你心裡微顫一下,就顫那麼一下,便罷了。
  你還是不能忍受沒有美感的生活,沒有一絲浪漫的庸常日子。
  你又討厭乾什麼都需要人陪,你心裡很清楚,那隻說明你的虛弱,你的內心不夠充盈,你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體系。
  你開始著意尋找一個人的節目。
  一個人看書,一個人泡一下午;一個人去KTV,服務員在茶色玻璃門外來回走動,怕你想不開,而你唱得很盡興。
  你的小本子上列著密密麻麻的計劃,工作的、家庭的、愛好的、社交的、純粹審美的……
  是啊,審美。
  你現在發現,所謂浪漫就是在普通日子里仍保持審美,因美,你和你的日子都會發光。
  那天,你陪一個外地來的朋友逛琉璃廠,她說,她要買幾本工筆畫畫冊,你問她:“給孩子買的?”“以前學過?”她都搖頭,她說,她年少時的夢想就是畫畫,現在拜了一個好師傅。
  她走進畫廊,向你評點每一幅畫作,她認真挑選文房四寶,她說起看到一個網友發微博,拍了一張樓下繁花的照片,就發了好幾封私信,求人家再拍一幅清楚的,她想留著臨摹,她給你看她的畫作,說每周日學畫的幾小時,她最快樂。
  你又想起你的另一個朋友。
  每天五點起床,去湖邊散步,再步行幾公里去看他的樹。
  他在微信朋友圈寫:“在這個城市的早晨,路上行人不多,空氣清新,我可以和每根電線桿打招呼,仿佛世界都是我的。”
  至於那些樹,是他驅車親自買來,親手種下,有石榴、李、杏、烏桕……
  “幾十種樹,雖然還只是苗,我每天去看它們,期待發芽,想象綠樹成蔭、桃李春風那一天。”
  種樹、看樹,湖邊、散步,和對著繁花畫畫一樣吧?
  你忽然覺得他們很浪漫,他們選擇一件純美的事,令自己沉浸其中,於是日子因此遠離一地雞毛,無關現實、庸俗,哪怕片刻,也是理想意境,最關鍵的是自己就能操作,不借助任何外力就能達到。
  你回家,寫了一段話——
  年輕時以為浪漫是場對手戲,如打乒乓球,需要一個好對手,若對方不懂/曲解/無回應,便嗔、怒、怨、忿。現在越來越覺得浪漫不過是一個人的內心戲,你讀多少書行多遠的路,交什麼樣的朋友選擇何種生活方式決定你能感知或為自己營造的意境——只做有審美意義的事,是一個人就能解決,也最靠得住的浪漫。
  跟帖者眾,包括你的配偶。
  他就站在你旁邊,手裡拿著一個冰激凌,每個夏日下班,他都會給你帶一個。
  “其實,也挺浪漫的。”你心裡想。  (原標題:靠得住的浪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x69rxjx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